|
  • 外贸商圈
注册

1-7月中国服装行业市场发展报告

我国服装行业整体处于承压修复期,仅内销在消费需求回暖的支撑下转为正增长,行业生产、出口、效益、投资等主要运行指标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

  2023-08-23

202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恢复向好,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市场需求和生产供给逐步恢复。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明显。在此背景下,我国服装行业整体处于承压修复期,仅内销在消费需求回暖的支撑下转为正增长,行业生产、出口、效益、投资等主要运行指标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展望全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我国服装行业持续稳定恢复性增长依然存在较大压力,行业企稳向好的基础仍待巩固。

 

 

●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01

生产增速持续回落

服装产量负增长✦

 

上半年,受市场需求复苏乏力的影响,春季传统旺季订单低于预期,二季度订单不足问题更为突出,行业生产增速持续回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和服装产量均呈现负增长,降幅较2022年继续加深。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7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7%。7月当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1%,降幅比6月加深4个百分点。1-6月(7月数据未公布),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服装产量96.3亿件,同比下降7.84%,降幅比2022年同期加深6.36个百分点,比1-5月加深5.93个百分点,(见图1)。

 

图1 2023年1-7月服装行业生产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02

内销市场加速回暖

线上零售稳定增长✦

 

上半年,国内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国民经济,就业形势大体稳定,叠加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为消费回暖提供保障。我国服装内销市场实现由降转增的变化,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零售额回归正增长,市场活力持续提升,消费需求逐渐释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7月,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5688.1亿元,同比增长13.8%。消费回暖叠加低基数因素,今年3月、4月、5月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增速连续三个月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6月增速有所下降,但仍同比增长7.2%,7月则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增长趋势,同比增长2.6%(见图2)。

 

在消费方式加速转变、物流迅速恢复、市场持续下沉等有利因素的支撑下,服装线上零售增长明显加快。1-7月,穿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2%。同时,穿类商品网上零售增速明显快于吃类和用类商品,吃类和用类商品的网上零售额增速分别为8.7%和9.5%。

 

图2 2023年1-7月国内市场服装销售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03

国际市场下行压力加剧

服装出口量价齐跌✦

 

2023年以来,行业外贸形势严峻,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不振,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减弱,叠加国际政治影响、采购商库存压力仍未缓解、订单转移等因素影响,我国服装出口规模小幅下降。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1-7月,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42.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9%,6月当月服装出口同比下降13%。尽管同比增速呈现下降态势,但7月服装出口环比仍保持增长,出口仍保持一定的韧性。从月度看,出口呈现较大波动。1月、2月受疫情以及国外经济增速放缓等原因,再加上正值春节期间订单积压,出口降幅分别为2.1%和16.4%;3月、4月,随着国内供应链恢复、春节后订单加快交付,增速达42.1%和23.1%。5月以来,服装出口转为负增长,5月、6月同比分别下降-5.7%和-10.1%(见图3)。

 

图3 2023年1-7月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04

企业效益降幅小幅收窄

运行仍严重承压✦

 

2023年以来,市场需求疲弱引发供给端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整体处于弱势,企业为缓解库存累升、现金流趋紧压力,低价出货现象增多,较高的原材料成本沿产业链向消费端传导受阻,我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严重承压。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13640家,实现营业收入5616.7亿元,同比下降8.1%,降幅比1-5月加深0.58个百分点,但比1-3月收窄1.0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44.8亿元,同比下降3.11%,降幅比1-5月收窄5.09个百分点,比1-3月收窄10.43个百分点(见图4)。

 

成本上涨,企业盈利难度加大。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30.38%,比上年同期扩大12.44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为4.36%,同比增长5.43%,比1-5月提升0.58个百分点,但低于1-3月0.55个百分点。

 

运行效率有所下降。产成品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9.83次/年、12.81次/年和2.14次/年,同比分别下降5.22%、7.85%和6.08%。

 

图4 2023年1-7月服装行业主要效益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05

投资呈现小幅下降

投资信心略显不足✦

 

在企业效益下滑、经营压力增大,需求整体疲弱,市场预期不稳以及上年同期高基数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服装行业投资规模呈现小幅下降,投资信心略显不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7月,我国服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5.5%,增速比2022年同期下滑38.3个百分点,比1-3月下滑2.2个百分点,比1-5下滑1.3个百分点(见图5)。

 

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仍然面临下行压力,叠加2022年同期高基数因素,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但整体规模保持稳定。

 

图5 2023年1-7月服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上半年服装行业发展特点●

 

01

数字化进步推动

产业转型升级✦

 

面对目前复杂的发展形势,今年以来企业将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和延伸,提升产业柔性化制造水平。众多服装企业在数字化研发设计取得长足进展,自动化、数字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两化深度融合综合应用水平稳步提高。雅莹以顾客为中心,构建了全面的数字化能力,在零售端强化私域与公域新零售战场,用数字化赋能持续推进“五大在线”能力建设。鸭鸭从原材料、生产产能和产地仓配三个重点环节切入,以数字化驱动构建头部产能+快反供应链体系,实现了从原料端到生产履约的数字化协同。同时,杰克股份推出成套智联解决方案,以整体的软硬件一体化,真正实现数字化的小单快反;凌迪Style 3D推出技术新范式下的Style3D技术解决方案,解构时尚品牌的数字孪生与数字原生长期远景。

 

02

国风品牌兴起推动

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服装品牌正以各种新的营销方式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涌现出品牌模式多元化、企业渠道多元创新等特点,特别是国风文化兴起使得消费者对本土服装品牌的价值认同感大幅提高。一方面,企业立足于现代生活方式,从品牌定位出发,注重挖掘中国传统时尚文化元素及背后的时尚精神,积极构建适合品牌发展的现代时尚美学表达方式,一大批以承载中华文化、引领时尚消费的国风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同时,随着内容平台与社交电商、兴趣电商、直播电商等消费渠道形成商业闭环,国风服饰融合视频平台种草、社交平台分享等新模式新方式,开始逐步从旅游游园、拍摄写真向文创市集演化,穿着场景不断得到丰富和延伸,文化影响范围进一步拓宽。重回汉唐、十三余、汉尚华莲、明华堂、兰若庭等国风品牌均已形成规模化,周边产业和相关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国风”“国潮”盛行是文化自信与自觉增强的表征,“中国消费者首届中国长城国风服饰文化节高峰论坛”等活动顺利召开,以服饰作为文化载体,向世界传递中国元素,中国时尚与中国文化。行业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价值,通过文化创意赋予品牌和产品新的精神与情感共鸣,促进时尚文化与 产业深度融合。

 

03

绿色创新推进产

业可持续发展✦

 

在后疫情时代,众多服装企业积极适应健康环保、绿色消费意识的快速提升,强化年轻化、个性化与生态化时尚设计,围绕服用功能、自然健康等方面拓展和优化产品结构,丰富时尚供给。在此基础上,通过可降解助剂等方式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生产管理的各环节,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强化全产业链系统化、定量化、规范化的绿色评价和环境管理,逐步探索和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到再制造闭环体系,具有生产清洁、绿色发展等特点的产业新生态正在加快形成。今年上半年,红豆、森马、歌力思和九牧王等品牌纷纷主动披露ESG报告,明确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显示了企业积极践行绿色转型,坚持绿色生产、低碳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2023年下半年服装市场研判●

 

从全球经济来看,受货币政策收紧、物价高位侵蚀实际购买力、消费恢复性反弹周期结束等因素影响,实物商品消费需求仍将低迷,难以支撑制造业景气及商品贸易明显改善,制约全球经济复苏力度。6月6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1%下降至2023年的2.1%。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更趋错综复杂,不稳定因素增多,行业保持恢复性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从国际市场来看,在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动力不足、海外订单转移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下,下阶段我国服装出口仍将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由于发达经济体持续加息负面作用显现、通胀仍然高位、金融体系风险上升、国际供应链合作效率下降等不确定因素增加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制约市场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的提升。市场供求需要时间恢复平衡,库存需要时间消化,消费需求很难在短期内快速恢复,外部环境仍然严峻复杂。同时,国际服装供应链在我国采购比重减低,分散化、近地化布局趋向日渐明显,合理构建供应链布局体系任务艰巨。在努力稳定和争取传统发达经济体订单的基础上,我国服装外贸企业可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把握RCEP生效实施机遇,深入挖掘多元化市场的贸易增长潜力,推动行业完善产业链、整合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增强外贸创新动能,努力实现我国纺织服装外贸的高质量发展。

 

从国内市场来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宏观经济稳步向好为服装内销市场复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5%。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扩大和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不断增强,消费需求加速释放。加之国家围绕保民生、促消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领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服装行业市场需求和营商环境改善优化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国内环境趋好的背景下,服装企业将继续盘整经营,创新思路,加大线上渠道建设、内容转化等营销力度,不断挖掘市场潜力、激发运行活力,持续推动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新品牌蓬勃发展,助力服装内销市场平稳恢复。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国家统计局

(来源:中国服装协会,XT外贸官)

 

分享

*【中国B2B外贸金融第一平台】,数据源自艾媒咨询于2023年7月发布的《2023年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