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首降!暴涨的海运费开始“降温”
年中旺季的一场及时雨。
7 月 5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了一组数据,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达到了 3733.80 点,相比上期上涨了 0.5%。然而,在总体上涨的趋势中,上海港出口至欧洲基本港的市场运价出现了 0.5% 的微降,这是该航线的首次下滑。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货代公司的内部消息称,多家船公司计划进行价格调整,拉美航线预计下降 500 到 1000 美金不等。搜航网的数据显示,拉美航线运价指数正缓慢下行,未来可能会有更大幅度的下降。
一直受困于海运成本上涨的卖家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再加上年中旺季的来临,海运价格的下降正如一场久旱的及时雨。
去年 11 月红海危机爆发,直接影响了经红海和苏伊士运河的航线,特别是连接亚洲和欧洲的海上通道。大量集装箱船需要绕航,导致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加长,造成全球港口拥堵,集装箱及船舶周转率下滑,国际海运价格也随之增长。
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到 2024 年 3 月底,通过苏伊士运河和曼德海峡的海上运输量少了一半,而通过好望角的交通量则增加了一倍。
跨境电商平台敦煌网集团物流供应链副总裁刘朔湖称:" 在运力整体状态紧绷的情况下,本应是淡季的海运市场出现了涨价潮,欧美航线的运价大幅上涨,甚至出现了一天一个价格的状态,部分航线运价暴涨超 50%。"
影响海运费用的最关键因素是红海危机,但是目前仍未看到危机解除的可能。据统计,6 月份,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和亚丁湾区域对商船发动了今年数量最多的袭击。
航运巨头马士基表示,预计经由红海的集装箱运输中断情况将持续到今年第三季度,这意味着航运市场绕行的现状很难在短时间内被解决。
所以这次海运成本下降的原因不在于红海事件,而是全球航运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
今年 6 月,为应对市场变化,多家船公司就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地中海航运恢复了亚洲至美西的 MUSTANG 航线;新加坡 SeaLeady 在 6 月中旬推出了连接中国、韩国至美西长滩的快捷航线;中远海运于 6 月 24 日开启了为优化跨境电商需求设计的 SEA3 美西快航,该航线上有 6 艘可装载 8533TEU 的集装箱船运行,途经高雄、厦门、盐田至长滩港。
再加上受国外关税的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出货量也在下降,出口需求减少。需求减少,供应能力提升,使得一直暴涨的海运费用终于出现了 " 降温 " 的迹象。
海运市场价格的变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从事相关业务或受其影响的公司来说,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并提前做好准备。